應該很多在越南的媽媽跟我一樣,對於學校以外的才藝或學習的資源都覺得很不足,甚至是完全沒有 。不像這兒的韓國人,食衣住行育樂都是文化殖民程度,連教育的資源都是完整搬運過來,大寫的羨慕。
後來因緣際會就轉往線上課程,就來分享一下這段時間我們所使用的線上課程吧
應該很多在越南的媽媽跟我一樣,對於學校以外的才藝或學習的資源都覺得很不足,甚至是完全沒有 。不像這兒的韓國人,食衣住行育樂都是文化殖民程度,連教育的資源都是完整搬運過來,大寫的羨慕。
後來因緣際會就轉往線上課程,就來分享一下這段時間我們所使用的線上課程吧
你知道第一個到越南的台灣人是誰嗎
某天在報紙上看到 每天學越南語 阮氏清金老師的社論裡拋出這個問題,當下我真的不知道,我在粉專限時動態問了大家,也沒人答對
正解是開澎進士 #蔡廷蘭
1835年 #澎湖廳廩生 蔡廷蘭搭船去福州參加鄉試,第三次舉人落榜就算了,回程還遇上颱風, 這哥們簡直水逆到炸,#舟人悉嗷啕大慟,大家都覺得自己要掛了,與風雨搏鬥了十幾天,最後漂到了 #安南菜芹汛(越南廣義省)。
蔡廷蘭在廣義省待了54天,再花118天走水路和陸路往北抵達諒山,然後入境廣西再回到廈門,行過千山萬水原來 #旅遊達人 4 ni,文青蔡還一路以詩會友,也把這大半年的生活詳細紀錄成 #海南雜著,根本19世紀最潮越南行程攻略(其實嚇死寶寶超想回家...)
擷取幾個有趣的部分跟大家分享
#見一漁船艇過呼問_語不可解
可見當時越南平民百姓是不懂中文的,汛官帶來 #通言(翻譯),但翻譯也只能懂些市井語,沒辦法傳達大官的問話;幸好這些大官也是唸過書考過試,中文讀寫還是可以,就用紙筆溝通
#有兩迅官駕小船來舟側_皆烏縐纏頭_穿窄袖黑衣_紅綾袴_赤兩腳
當時的越南男子喜歡穿黑衣紅褲,頭戴斗笠,平日都赤腳不穿鞋,就算官員接見百姓或晉見國王也一樣
#男子遊賭安閒_室中坐食_家事聽其妻
這很有既視感,現在是坐到路邊咖啡廳去了
#袒衣捫蝨
這是當時越南人的一種習慣,不論貴賤常把衣服解開抓蝨子的幼蟲放到口中咀嚼,覺得可以吸自家生氣,這聽起來衛生習慣不大好啊
#切生菜_雜生草_和鹹魚汁啖之
現在越南人也是很愛吃生菜,當時沒有醬油,鹹魚汁應該就是 #魚露,蔡覺得非常腥臊
#人家四圍修竹_多甘蔗檳榔_風景絕類臺灣
我們一直覺得越南很像20年前的台灣,原來古人也有相同見解
海南雜著裡還有記載許多當時的風土民情,蔡廷蘭著實是個 #生活觀察家,描述地非常生動活潑,大家有機會不妨也去讀一讀,讀完都想跟著背包蔡走一趟了
圖片來源:開澎進士蔡廷蘭與海南雜著(澎湖縣文化局)
在越南的日本人眾多,而其團結精神和組織能力也是令人刮目相看,深耕越南多年後,日本人也在越南發行日文雜誌,專門介紹越南的食衣住行育樂,雖說我看不懂日文,但憑著圖片及漢字也是讀得津津有味,其深度和廣度是我們能更加認識越南的一個捷徑。
這些雜誌都是「無料」發行,會擺放在各大餐廳讓民眾索取,想必在越南的台灣人手上至少都有一兩本吧!但也因為是免費的雜誌,所以廣告也佔了極大的篇幅就是了。